疥虫是一种寄生虫,病源为竹鼠窝舍环境的污染。它主要寄居在竹鼠的眼部和耳朵的四周。疥虫会引起疥癣,就好象是疥虫吃掉了竹鼠的毛,使患处产生斑秃。发现疥虫迹象,一般的治疗方法是注射杀虫针剂,也可用农用敌白虫按1比100稀释了涂抹患处)。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竹鼠窝舍的环境卫生,将其彻底消毒,否则疥虫会卷土重来。
一般不用消毒,勤快打扫卫生,多通风,鼠池保持干燥、清爽。每个月应10天或者半个月对养殖场过道消毒一次,以及一些死角、边角、漏粪口进行彻底清扫以及消毒。春天每月消毒5次 ,夏天消毒3次 ,冬天 一个月1-2次 ,或者2个月才消毒一次。
应定期驱虫,每年的春、秋季集中驱虫,第一次驱虫7~10天后在驱虫1次。
竹鼠中毒性肠炎这种一般是指机体功能受损,或运转不正常。比如肝脏功能无法正常排毒,到导致食物中毒,代谢性中毒。
新生的小竹鼠由于很多原因需要寄养,如果操作不当就会使母竹鼠咬伤寄养小竹鼠,甚至死亡,从而增高竹鼠死亡率。相对来说,竹鼠虽然有很多种方法来提高竹鼠寄养成活率,但是得到的结果也不尽人意,成活率还是很低。还得进行人工哺乳。
1、长期水份不足会导致毛枯萎性的毛黄。2、鼠房光线太亮导致的毛黄。3、寄生虫性黄毛。4、营养不良导致的黄毛。5、群养竹鼠互相舔毛导致的黄毛。
活力99(补充竹鼠肠道微生物),预防竹鼠肠炎腹泻:白头翁散、恩诺沙星注射液、氟苯尼考注射液、泻立停、磺胺脒(人药)、土霉素(四环素类药)。
1、精神沉郁,体温升高,拒食,触摸全身有灼热感,呼吸加快,浅表可视黏膜潮红、发绀,有的鼻腔和口腔排出带血物。2、全身无力,四肢撑开,行走不稳,病情严重时常卧伏一边,或侧卧不动,全身抽搐,虚脱,瘫软,呼吸心跳加快。3、后期突然鸣叫几声,几分钟后呼吸减慢,眼睛无光,眼球突出,很快倒地死亡。
1、随意更改原场地喂法,无论是精料还是粗料。2、环境的改变,竹鼠未完全适应新的环境。3、鼠池未消毒或者不干净,长年未清理打扫卫生而导致竹鼠发生疾病。4、竹鼠应激性肠炎拉稀死亡(拉稀后需要补充水分,否则容易导致脱水性死亡,比如:葡萄糖)。5、本身竹鼠到场前就携带疾病,而导致感染其它竹鼠而发生死亡。6、温度、湿度温差大,跨省两地养殖场温湿度大。
身体比较胖且场内温度比较高的热天确实比较难带仔,如果没有降温设备靠侧窝或四脚朝天睡觉散热,母鼠是没有心思带仔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