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气候环境突变:天气开始变冷,抵抗力下降的竹鼠,潜伏在竹鼠体内的大肠杆菌(大肠埃希氏菌)就体现出来了。
1、养殖池壁会有抓的血迹,一般发生为怀孕带仔母竹鼠。2、 缺水,营养不良,竹鼠毛色变黄。
竹鼠40-50日龄后断奶分窝,分窝分工2-3批,每隔3-5天分1批,仔鼠成活率在98%以上。
有的母竹鼠在产仔的时候,还会发生出血较多的情况,因此就需要给母竹鼠打止血针,一般可用酚磺乙胺注射液(按说明书使用)。
配方1,用青霉素,庆大,双腿处各一针,每斤0.1ML注射量。配方2,用青霉素,莲霉素,双腿处各一针,每斤0.1ML注射量。配方3,盐酸可的松0.05ML/斤,加佛笨尼考注射0.1ML/斤!
1、用卡啦霉素加庆大各0.2ML,交叉注射,一天两次,连三天。同时喂霉菌解毒灵(兽药店有卖),同时补喂葡萄糖10ML一次。2、青霉素加链霉素,各0.2ML,交叉注射,一天两次,连三天。同时喂蒙脱石散剂。
一年2-3次的常规体外驱虫,分别为每年的春、秋两季。
1、竹鼠四肢和腹部出现掉毛现象,毛发稀疏,毛发不亮。2、掉毛区域有虫四处走动,不吃精料,吃少许粗料,越来越消瘦。3、竹鼠背部身上有红点,后期是一个区域都掉毛,跟牛皮癣一样,而且部分掉毛皮肤已发脓。
竹鼠体外常见寄生虫:蜱、螨(疥螨和痒螨)和虱子。竹鼠寄生痒螨后食欲下降,前期精神不安,后期消瘦毛枯黄,有的只吃粗料。
能,对3月龄的幼竹鼠或4月龄的青年竹鼠进行一次集中驱虫。
疥虫是一种寄生虫,病源为竹鼠窝舍环境的污染。它主要寄居在竹鼠的眼部和耳朵的四周。疥虫会引起疥癣,就好象是疥虫吃掉了竹鼠的毛,使患处产生斑秃。发现疥虫迹象,一般的治疗方法是注射杀虫针剂,也可用农用敌白虫按1比100稀释了涂抹患处)。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竹鼠窝舍的环境卫生,将其彻底消毒,否则疥虫会卷土重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