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鼠群养经常死是怎么回事

首页 > 三农问答 > 竹鼠阅 8   2023-09-11 23:14
竹鼠群养中频繁发生死亡的现象,主要归因于两个主要问题。首先,竹鼠之间的打架是导致其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。在群养的环境中,竹鼠之间可能会发生争夺食物、领地等行为,这可能导致多只竹鼠因为打架而受伤甚至死亡。这种打架行为不仅会直接导致个体的伤亡,还可能破坏整个鼠池的和谐稳定,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繁殖。
 
其次,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也是竹鼠群养中常见的问题。一些传染性疾病,如细菌性、病毒性肠炎等,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致死性,一旦在一个鼠池中爆发,很可能会导致整个群体的大量死亡。这些疾病往往通过食物、水源或者竹鼠之间的接触传播,一旦出现疫情,很难及时控制和防止其扩散。因此,对于竹鼠群养来说,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发生,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。

口腔类传染性疾病,传播途径为口腔传播。病鼠发病前期,鼠唇轻度外翻。鼠站立时,鼠牙看起特长。病鼠中期下唇皮严重外翻,粘鼠便竹粉类,金黄一排,牙尖锐,牙中部宽直连接牙龈且下牙快速生长过长或歪牙或牙对中往外生长。修剪会流血。味口不好,鼠便成小颗粒状。后期毛尖一层淡淡的黄色,像营养不良状。体质弱致命。群养池,小鼠传染性很强且不易发现。非常容易致命,未发现小鼠死亡率极高。小鼠体表现为瘦。手摸小鼠腰部无肉切骨感。

病毒性肠炎又称大肠杆菌病,此病发病迅速,是一种爆发性、死亡率很高的肠道疾病。本病特征为有水样或胶冻样粪便和严重的脱水现象而引起死亡。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各种年龄和性别的龋齿科动物都易被感染。主要发生于1-4月龄的龋齿科动物,断奶前后的发病更高,成年发病很少。此病的发生与饲养条件和气温 条件等环境因素有关。春秋季又比其他季多发此病。群种中一旦发生本病,就会引起大流行,造成大量死亡。
 
临床症状以下痢和流涎为主要特征。有些病例则未出现腹泻就突然死亡。急性的病程很短,1-2天后死亡,很少有康复的。亚急性的一般经7-8天死亡,病体 温一般低于正常,精神不振,被毛粗乱,身体消瘦,腹部膨胀,剧烈腹泻,肛门周围及后肢的被毛玷污粘液或黄棕色水样稀粪,常夹带明胶样粘液和两头尖的干粪。 病体四肢发冷、磨牙、流涎。

本病一经发生,对病体要立即进行隔离治疗,同时对笼具进行消毒,以防蔓延。对病体一般常用青霉素治疗,每千克体重2万单位,肌注,每天2次,连续3-5 天。在有疫情的场地,对断奶前后的幼仔,和其他的应该进行预防,这样的疾病,关键在于预防,等到发生病情的时候治好的机会再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,就算治疗好的不适合做种。
同类推荐

三农创养 - 3nxt.com   用户

联系微信:fan7421436

粤ICP备18005810号-6